We're sorry this project doesn't work properly without JavaScript enabled. Please enable it to continue.
欢迎来到坚石实训平台
首页 - 课程列表 - 课程详情
材料力学(房建)
课程类型:选修课
发布时间:2018-12-28 10:05:50
主讲教师:
课程来源:
建议学分:3.00分
课程编码:mkold00082
1.考核类型:考试。
2.成绩评定:考试以笔试、闭卷的方式进行,其中卷面成绩占60%,平时成绩占30%,实验成绩占10%。
第一章 绪论
1.教学目标:
①了解材料力学的任务。
②理解变形体的的基本假设。
③掌握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。
2.教学内容:
第一节 材料力学的任务
第二节 变形固体假设
第三节 外力、内力及截面法
第四节 构件的分类 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
3.教学重点:
①构件的强度、刚度、稳定性的概念。
②对几个基本假设的理解和掌握。
4.教学难点:
对于材料力学性能、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、变形体的基本假设的理解。

第二章 轴向拉伸与压缩
1.教学目标:
①理解内力、应力、应变等基本概念,熟练掌握截面法。
②理解并熟练掌握轴向拉压正应力公式、胡克定律、强度条件,掌握拉压杆的强度计算方法。
③掌握拉压时材料的力学性能,弄清材料力学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。
2.教学内容:
第一节 概 述
第二节 轴力 轴力图
第三节 拉(压)杆截面上的应力
第四节 拉(压)杆的变形 胡克定律 泊松比
第五节 材料在拉伸与压缩时的力学性质
第六节 拉(压)杆的强度计算
第七节 拉(压)杆超静定问题
第八节 连接件的实用计算
3.教学重点:
①内力和截面法,轴力和轴力图。
②应力的概念,轴向拉压时横截面上的应力,轴向拉压时的变形。
③材料拉、压时的力学性能。
④轴向拉压的强度计算。
⑤应力集中的概念。
4.教学难点:
①内力和截面法,轴力和轴力图。
②应力的概念,轴向拉压时横截面上的应力,轴向拉压时的变形。
③轴向拉压的强度计算。

第三章 扭转
1.教学目标:
①掌握扭转内力的计算方法。
②正确理解并熟练掌握扭转剪应力、扭转变形的计算方法、剪切胡克定律和剪应力互等定理、扭转强度和扭转刚度计算。
2.教学内容:
第一节 扭转变形的概念及实例
第二节 外力偶矩计算 扭矩与扭矩图
第三节 薄壁圆筒的扭转 切应力互等定理和剪切胡克定律
第四节 实心圆截面杆件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切应力
第五节 空心圆截面杆件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切应力
第六节 圆截面杆扭转时的强度条件
第七节 圆截面杆扭转变形 刚度条件
3.教学重点:
①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剪应力分布规律和强度。
②圆轴扭转变形时的刚度和变形(相对扭转角)计算。
4.教学难点:
扭转剪应力推导过程。

第四章 梁的内力
1.教学目标:
①掌握弯曲变形与平面弯曲等基本概念。
②熟练掌握用截面法求弯曲内力。
③熟练列出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并绘制剪力图和弯矩图。
④利用载荷集度、剪力和弯矩间的微分关系绘制剪力图和弯矩图。
2.教学内容:
第一节 概 述
第二节 梁的内力——剪力和弯矩
第三节 梁的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• 剪力图和弯矩图
第四节 弯矩、剪力与分布荷载集度之间的微分积分关系
3.教学重点:
①平面弯曲的概念。
②剪力和弯矩,剪力和弯矩的正负符号规则,剪力图和弯矩图。
③剪力、弯矩和载荷集度的微分、积分关系。
4.教学难点:
①剪力、弯矩和载荷集度的微分、积分关系。
②绘制剪力图和弯矩图。

第五章 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
1.教学目标:
①掌握静矩和形心的概念和计算方法。
②掌握惯性矩、极惯性矩、惯性半径和惯性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。
③掌握惯性矩和极惯性矩的关系。
④熟练掌握某些几何量在不同坐标系中的转换公式——平行移轴公式、转轴公式的应用。
⑤掌握主惯性轴、主惯性矩、形心主惯性轴及形心主惯性矩的定义及计算方法,掌握组合图形几何性质的计算方法。
2.教学内容:
第一节 形心和静矩
第二节 惯性矩和惯性积
第三节 惯性矩和惯性积的平行移轴公式
第四节 惯性矩和惯性积的转轴公式 主惯性轴
第五节 回转半径
3.教学重点:
①描述平面图形几何性质的各种几何量的定义及计算。
②平行移轴公式和转轴公式。
4.教学难点:
①组合图形几何性质的计算。
②某些平面图形几何性质的计算。

第六章 梁的应力
1.教学目标:
①掌握梁纯弯曲时横截面上正应力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,理解推导中所作的基本假设。
②理解横力弯曲正应力计算仍用纯弯曲公式的条件和近似程度。
③掌握中性层、中性轴等基本概念和含义。
④掌握各种形状截面梁(矩形、圆形、圆环形、工字形)横截面上切应力的分布和计算。
⑤熟练掌握弯曲正应力和剪应力强度条件的建立和相应的计算。
⑥了解什么情况下需要对梁的弯曲切应力进行强度校核。
⑦从弯曲强度条件出发,掌握提高弯曲强度的若干措施。
⑧理解等强度梁的概念,确定薄壁杆件切应力流的方向。
⑨理解开口薄壁杆件的弯曲中心的概念,掌握确定弯曲中心的方法。
2.教学内容:
第一节 概述
第二节 梁的正应力
第三节 梁的切应力
第四节 梁的强度计算
第五节 提高梁弯曲强度的主要措施
第六节 弯心的概念
3.教学重点:
①纯弯曲梁横截面上正应力公式的分析推导。
②横力弯曲横截面上正应力的计算,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压应力的计算。
③弯曲的强度计算;弯曲横截面上的剪应力。
4.教学难点:
①弯曲正应力、剪应力推导过程。
②弯曲中心的概念。

第七章 梁的变形
1.教学目标:
①掌握求梁变形的两种方法:积分法和叠加法。
②明确叠加原理的使用条件。
2.教学内容:
第一节 概述
第二节 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
第三节 用积分法求梁的变形
第四节 用叠加法求梁的变形
第五节 梁的刚度计算
3.教学重点:
①梁的变形分析及挠曲轴近似微分方程。
②积分法、叠加法求梁的变形。
③梁的刚度校核。
4.教学难点:
①积分法求梁的变形。
②叠加法求梁的变形。

第八章 应力状态与应变状态分析
1.教学目标:
①掌握应力状态的概念及其研究方法。
②熟练掌握受力杆件中不同部位截取的单元体上的应力状态分析。
③能计算平面应力状态下斜截面上的应力。
④掌握平面应力状态和特殊空间应力状态下的主应力、主方向的计算,并能够排列主应力的顺序。
⑤掌握广义胡克定律;了解复杂应力状态比能的概念。
2.教学内容:
第一节 应力状态的概念
第二节 平面应力状态分析的解析法
*第三节 平面应力状态分析的图解法
第四节 空间应力状态简介
第五节 广义胡克定律
第六节 复杂应力状态的应变能密度
3.教学重点:
①平面应力状态下斜截面上的应力计算,主应力及主方向的计算,最大剪应力的计算。
②广义胡克定律及其应用。
4.教学难点:
①应力状态的概念,从具体受力杆件中截取单元体并标明单元体上的应力情况。
②斜截面上的应力计算公式中关于正负符号的约定。
③应力主平面、主应力的概念,主应力的大小、方向的确定。
④广义胡克定律及其应用。

第九章 强度理论
1.教学目标:
①掌握强度理论的概念。
②了解材料的两种破坏形式(按破坏现象区分)。
③了解常用的四个强度理论的观点、破坏条件、强度条件。
④掌握常用的四个强度理论的相当应力。
⑤能用强度理论对一些简单的杆件结构进行强度计算。
2.教学内容:
第一节 概述
第二节 常用的强度理论
第三节 莫尔强度理论
3.教学重点:
强度理论的概念、常用的四个强度理论的观点、强度条件及其强度计算。
4.教学难点:
①常用四个强度理论的理解。
②危险点的确定及其强度计算。

第十章 组合变形
1.教学目标:
①掌握组合变形的概念。
②掌握斜弯曲、弯扭、拉(压)弯、偏心拉伸(压缩)等组合变形形式的概念和区分、危险截面和危险点的确定、应力计算、强度计算、变形计算、中性轴的确定等。
③正确区分斜弯曲和平面弯曲。
④了解截面核心的概念、常见截面的截面核心计算。
2.教学内容:
第一节 概述
第二节 斜弯曲
第三节 轴向拉伸(压缩)与弯曲的组合变形
第四节 偏心拉伸(压缩)与截面核心
第五节 弯曲与扭转的组合变形
3.教学重点:
斜弯曲、弯扭、拉(压)弯、偏心拉伸(压缩)等组合变形形式的应力和强度计算。
4.教学难点:
组合变形的应力强度计算。

第十一章 压杆稳定
1.教学目标:
①深入理解弹性平衡稳定性的概念。
②熟练应用压杆的临界力公式,掌握杆端约束对临界力的影响。
③压杆的分类与临界应力曲线。
④掌握压杆稳定性校核的方法。
2.教学内容:
第一节 压杆稳定的概念
第二节 两端铰支理想细长压杆的临界轴力
第三节 不同杆端约束下细长压杆临界轴力的欧拉公式
第四节 欧拉公式适用范围 临界应力总图
第五节 压杆的稳定计算
第六节 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
3.教学重点:
欧拉临界力公式、压杆的分类、压杆稳定性的校核。
4.教学难点:
欧拉临界力公式、压杆的分类、压杆稳定性的校核。

第十二章 能量方法
1.教学目标:
①让学生掌握杆件弹性应变能的有关概念。
②理解和掌握在工程力学有广泛应用的能量方法。
③掌握功能原理、功的互等定理、位移互等定理、卡氏定理。
④能够熟练地计算基本变形杆件和常见的组合变形杆件的应变能。
⑤对于简单结构应变能,也能够完成应变能的计算。
2.教学内容:
第一节 概述
第二节 杆件的应变能计算
第三节 卡氏定理
第四节 功的互等定理和位移互等定理
3.教学重点:
①建立应变能等有关概念。
②基本变形杆件和常见的组合变形杆件的应变能的计算。
③卡氏定理及其应用。
4.教学难点:
①杆件应变能计算中的可否叠加问题。
②对于广义力和相应广义位移的正确理解和认识。